本站首页 >> 制度建设 >> 正文

基础教学部课程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18-11-06 浏览次数:

课程建设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整合。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指导思想,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开发。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加强重点、特色课程建设及资源库建设。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一) 紧紧围绕以服务学生发展,服务专业教学需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分阶段、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课程建设。

(二) 课程质量标准是师资状况、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集中体现。根据基础部的师资状况、课程特点等,逐步建立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标准。

(三) 开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着力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具有较高水平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一)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大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公共课程是全院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性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要加强统一协调和分类指导,要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做到基本要求规范、一致,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适应不同专业类的需要,有条件的公共课程要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相应课程。公共课程教学与考核要将知识教学与能力要求结合,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核心内容要相对固定、适当突出,并作为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与专业结合的内容通过平时作业或考核加以考查。

(二)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的日常管理。

1. 完善课程归口管理,清理各教研室开设课程,完善课程信息。课程归口管理是课程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需要。

2. 院级公共课程归基础教学部管理,此类课程的基层教学组织为承担相应课程的教研室。

3. 加强对课程开设管理,使课程名称、开设课时数、学分数相对稳定。建立课程开设审批制度及课程废弃制度。公共课程的开设由部教研室提出,学院教务审批。

4. 提高课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课程库,课程入库前必须提交完整的课程信息,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分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开课教研室、前导课程、后续课程、课程内容、现用教材、课程标准、基层教学组织、课程建设负责人等。

5. 各教研室承担课程库中相关课程信息维护的责任,课程信息的变动,应及时准确地体现在课程库中,以保证课程库的实时性和权威性。

6. 每个教研室课程库是全院公共教学资源库,要高度重视课程库建设,并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