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广饶藏本存世记

发布日期:2024-01-16 浏览量:

1920年8月,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发行,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被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当时只印刷了1000本。其中的一本,辗转来到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成为党组织的重要学习资料,并在这里演绎了一场血与火的红色传奇。

因当时排版疏忽,这一版本的封面标题错印成“共党产宣言”,1920年9月再版时更正。历经百年,此版本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凤毛麟角,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而广饶刘集这本,是全国现存版本中唯一在农村使用和保存的版本(其余均为馆存),并影响教育了当地的革命者,指导了当地的革命,因此具有非凡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到广饶

在山东省,广饶县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较早的农村地区之一,也是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20世纪20年代初,在济南、青岛、青州等地求学、活动的广饶青年延伯真、刘子久(刘俊才)、李耘生等先后通过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接触到革命思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1923年春,延伯真经由王尽美和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2月,李耘生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刘子久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耿贞元由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每一位党员都是一位“播火者”,他们借回乡走亲访友之际,将革命的火种带回家乡,在家乡发展了延安吉、刘良才、刘英才等一批党员,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

自1924年至1925年,我县陆续建立了全国最早的一批农村党组织:1924年8月,在延伯真的指导下,中共寿广小组建立,隶属于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当年9月,转为中共寿广支部。为方便活动,在上级指示下,于1925年2月分别成立中共延集支部、中共寿光支部,均直接隶属于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1925年春,刘子久指导刘良才等建立了中共刘集支部,隶属于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寿广支部、延集支部、刘集支部,都是全国建立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壮大党的力量。

在济南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工作的刘集村女青年刘雨辉,结识了王辩、于佩贞等女共产党员,并于1925年9月由于佩贞、朱云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经常参加党的活动,与延伯真、刘子久、李耘生等早期党员又是同乡,多有联系和交流(1926年她同延伯真结婚)。那本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辗转到了她的手中。1926年春节期间,刘雨辉同延伯真、刘子久一起从济南回家乡探亲时,将这本《共产党宣言》带回刘集村。当时,她的大弟刘考文已是党员,且是刘集支部的委员。从此,这本书就留在了刘集,成为刘集支部的重要学习资料之一。谁也没想到,这本小册子在鲁北这个小村庄一待就是半个世纪。

《共产党宣言》指导广饶革命

参加过刘集农民夜校的部分老党员

中共刘集支部书记刘良才经常召集党员们到他家的三间北屋里,在煤油灯下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它文件。入冬农闲时节,党支部还举办农民夜校,由刘良才和其他党员宣讲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

刘良才,1890年出生于刘集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刘良才是农民出身,只读过几年私塾,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勤学好问,眼界开阔,加之他对农村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有很深的体会,所以能很快地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基本原理,并能深入浅出地宣传给农民兄弟们。他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所阐明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道理中认识到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摆脱贫困,才有出头之日。他经常给穷哥们讲:“现在世道不改个样子,穷人家就难以改变贫困的命运。穷人家是走得慢了穷撵上,走得快了撵上穷,不紧不慢朝前走,扑通掉进穷窟窿,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穷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奔共产主义。”他还说:“共产党主张实现共产主义,将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要实现共产主义。”他常拿出《共产党宣言》,指着封面上的马克思像跟大家说:这些道理都是他讲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被深深感动。都说:“大胡子说到我们心上了,我们照大胡子说的去做,没错。”当时,那些庄稼汉们都亲切地称马克思为“大胡子”,将那本小册子称为“大胡子的书”。

在《共产党宣言》思想的指导下,刘集支部和之后在刘集建立的中共广饶特支、中共广饶县委,带领党员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他们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利用走街串巷、办农民夜校、张贴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革命思想;胜利开展了觅汉增资、吃坡(“掐谷穗”)、砸木行等斗争,让农民体会到团结起来斗争的力量;他们建立了儿童团、自卫团,改造了当地的封建会道门组织——红枪会,为革命斗争储备了一支后备军。

誓死守护《共产党宣言》

刘考文

1930年11月“砸木行”斗争后,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恶化,刘良才和支部成员们不得不销毁党的机密文件和学习材料。但是,这本印有马克思头像的《共产党宣言》,他们却舍不得毁掉,而是将它包裹好,密藏起来。过了几个月,形势更加恶化,敌人多次搜捕刘良才未遂。1931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调刘良才离开广饶,到潍县负责党的工作。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刘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

刘考文知道这本书的重要,他深感责任重大,下定决心要把它好好保存。他把这本书时而藏在粮囤底下,时而封进灶头的通风道,时而又转移到屋顶的脊瓦下面,始终没有暴露。1932年8月与广饶相邻的博兴县爆发了我党组织的“博兴暴动”,广饶县多名党员和进步分子参加。暴动失败后,广饶县党组织进一步遭到破坏,不少共产党人被捕、被杀害。刘考文估计到自己也有可能被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被敌人注意的党员刘世厚保存(刘世厚跟刘考文也是本家,家族关系极近)。不久,刘考文等一批党员被捕,刘良才在潍县也惨遭敌人杀害,广饶县党的活动转入低潮。但是,刘世厚和刘集的许多有觉悟的农民,都坚信“大胡子”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道理,都相信敌人终将灭亡,革命终将胜利。刘世厚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作为对过去斗争岁月的念想,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憧憬、希望和寄托,用油纸把它严实包好,再装进竹筒里,有时埋在自己睡的土炕下面的暗洞里,有时藏在屋山墙上的“雀眼”(广饶方言,指房屋山墙顶部的通气孔)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民党反动派就把676种社会科学书刊列为“禁书”,《共产党宣言》即为“禁书”之首。反动派对保存和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者,加以“危害民国”之罪名,或判刑监禁,或残害杀戮。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广饶县农村一间破旧小屋里,竟然珍藏着一本《共产党宣言》!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斗争更加激烈残酷。在那血雨腥风的年月里,日寇和伪军曾三次“扫荡”刘集,全村房屋几乎被烧光,但在刘世厚的保存下,这本《共产党宣言》安然无恙。1941年1月18日,日伪军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我军进驻的刘集,这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庄立刻陷入炮火硝烟中。在敌人的暴行下,我军干部战士79人被害,全村群众41人遇难,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值得庆幸的是,刘世厚早将《共产党宣言》埋到床底下,躲过了这次劫难。1945年1月28日、29日,日伪军再次“扫荡”,在刘集村连续放火两天,共烧毁房屋500余间,全村只剩17间相对偏僻的房屋,跑不动的十几名老人、病人也在大火中被活活烧死。早已逃出村外的刘世厚惦记着《共产党宣言》,他冒着生命危险,又潜回村中,摸到自家院中。当时房顶已经起火,刘世厚在滚滚的浓烟中爬上屋山墙,从雀眼中将藏有《共产党宣言》的竹筒揣进怀里,又一次抢救了这本革命宝书。

解放战争时期,刘集一带虽已成为解放区,但形势仍不安定,时常受到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侵扰。刘世厚精心制作了一个木匣子,专门珍藏《共产党宣言》,有时藏在粮仓里,有时藏在地窖里。广饶一带解放后,刘世厚才放心地把藏有《共产党宣言》的那个木匣取出来。他经常小心翼翼地取出这本书,仔细端详。他经常回忆当年学习这本书的情景,回忆在异乡牺牲的刘良才、刘奎文等先烈,想起在“刘集惨案”和“火烧刘集”事件中死难的乡亲们,感慨万千。这本宝贵的小册子,成为他对过去的念想和纪念。

八旬老人捐献《共产党宣言》

刘世厚

1975年5月22日,广饶县文管会的颜华同志到刘集村,召集老同志座谈革命历史和征集革命文物。参加会议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刘集党支部的创建情况和党员群众的学习、斗争生活。兴奋时,这些老人甚至手舞足蹈,唱起了当年的革命歌曲。有的献出了当年用过的梭镖,有的送来了当年开会学习用过的煤油灯,当时82岁的刘世厚老人则提到他还保存着当年大伙儿学过的那本“大胡子”的书。虽然对这本书恋恋不舍,但是,最终刘世厚决定将书捐献出来,献给国家。小心地打开木匣,几位参加过当年学习的老党员在几十年后又看到了这本“大胡子的书”,心情都很激动。县文管会也为能征集到这份珍贵文物高兴。

此后,这本书就保存在县里,还被抽调到省里参加过革命文物展览。但因为展览时考虑不周,导致这本书长期暴露在光线充足的展柜中,纸张变脆,褪色严重。当时,人们只知道它是一本具有很久历史的革命文物,但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1985年,东营市政协在编纂文史资料时,注意到了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的价值。一些文史委员查阅了此书,并在文史委员会上进行热烈的讨论。石油大学教授余世诚等文史委员查阅了此书,认为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深刻的传统教育意义,还对文物征集、文物保护工作有许多启示。它既是东营市的一“宝”,又是我们全国的一份珍贵文物,所以他们提议一定要加强研究和妥善保管。1986年2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批示,要求对此书加强研究和保护。东营市委和市政府立即行动,特邀中央编译局专家参与,组成联合考查组,成员有胡永钦、余世诚、贾林志、颜华等。经过小组专家的考证,证实该版本为全国最早版本。当年5月8日,东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在广饶召开了授奖大会,对相关人员进行表彰。刘世厚老人已于1979年过世,由其孙子刘鸿业代为领奖。

这本书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现保存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目前,这个版本在全国仅存12本,其中大部分是馆藏本,大多平整干净,没有翻阅过的痕迹,而广饶刘集这本经过多人使用、多次翻阅,书的一角甚至留有火烧过的痕迹。这一藏本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我国《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最早版本,更重要的是:它是由刘集党支部使用、传播和保存,发挥过实实在在作用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见证着革命的历史,见证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曾在刘集缔造过红色的传奇。